NEWS丨6月医疗信息化行业资讯盘点

政策新规

国家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两办发文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涉及AI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医疗卫生数据开放;29个场景!两部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整治电子病历系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发布,22个指标有变化;2025年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比例要达到70%,数据向国家平台归集

湖南丨印发《关于构建矩阵式医联体 推进分级诊疗落地见效的实施方案》;打造1000+场景,加快医疗数据开发利用

四川丨智慧医院新标准即将推出,明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AI辅助诊断

云南丨发布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行业动态

国家丨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数据;三部门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3656万转诊+90%县域医共体,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2023电子病历和智慧服务评级结果公布;127家智慧中医院落地 推动数字化+AI应用

北京丨首个AI儿科医生落地基层医院

上海丨发布慢病诊疗大模型Chrocare;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开展成功

浙江丨阿里达摩院发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

河北丨“冀脑方舟”专病大模型发布,覆盖全病程智能诊疗

广东丨中医横琴垂类大模型(Henqin-R1)发布;华南地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落户珠江医院

江西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署上线

海外前瞻

美国丨FDA正式推出生成式AI工具Elsa,用于加速审评;斯坦福发布首个通用生物医学AI智能体

NEWS丨6月医疗信息化行业资讯盘点

展开全文

政策新规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

《监测指标》主要内容涵盖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重点聚焦有关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量化监测指标。文件主要包括在落实有关核心制度过程中涉及的医疗机构管理情况、诊疗行为规范情况和诊疗质量安全情况等3个方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

国家卫健委正式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进一步完善了三级医院的举办职责、功能定位、学科建设、医疗管理和行风建设等方面的评审要求。在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指标部分中,资源配置与运行数据层面明确信息化指标维度,即医院信息平台与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等平台互通共享情况;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明确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等12项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

两办发文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涉及AI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医疗卫生数据开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其中提到,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保障安全前提下,稳步推进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分级分类开放,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服务机制、标准规范。

29个场景!两部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工信部、民政部发布《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2025—2027年。其中提到,面向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围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健康促进、智慧环境、日常生活辅助等应用场景,以用户实际场景中的需求痛点问题为导向,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服务能力。将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试点应用,应用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0台套;社区和机构类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个社区或20家养老机构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台套。

湖南印发《关于构建矩阵式医联体 推进分级诊疗落地见效的实施方案》

文件提出结构化布局矩阵式医联体、因素化引导分级诊疗、专业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数智化赋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化规范分级诊疗有序运行五方面10项重点任务。

其中:提出数智化赋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发智慧转诊和优诊导航服务系统。统筹整合全省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推进跨区域、跨机构间居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升级全省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加快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省平台对接,实现患者转诊病历信息共享调阅、治疗过程可追溯。依据医院矩阵布局,建设智慧优诊导航服务系统,向公众推荐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优势和特色专科科室、实时号源,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床位信息,打造优质同城同层次专科横向分流就医导航服务。

国家数据要素试验区启幕!打造1000+场景,加快医疗数据开发利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提出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试点,构建“三医一张网”,搭建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医疗健康主题数据库,支持健康大数据模型开发应用。构建医学影像、化验检验、中医问诊、药物研发等医疗健康高质量数据集。还将推动医疗数据与保险业深度融合等。

智慧医院新标准即将推出,明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AI辅助诊断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征求智慧医院评价标准、智慧医院评价实施细则、智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价实施细则意见建议的通知》。新标准特别加入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评价标准,包括分值、等级和细则要求等。智慧医院星级上限由原来五级调整为七级,新增一、二星级评价(主要针对基层医卫生疗机构),并将原一至五星级评价调整为三至七星级评价。此外,规定了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5G应用、物联网应用、区块链应用、云计算等评分细则。

发布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印发《云南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统筹现有数字化医疗项目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加快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数字化医疗设备和智能化终端设备,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县域医共体内应用。

整治电子病历系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6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将自2025年6月到2026年5月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整治内容包括10个方面,其中:围绕“电子病历系统管理不到位问题”,重点整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查阅权限授予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无关人员随意查阅患者病历信息的问题;医务人员对电子病历系统登录秘钥、口令管理不到位,随意授权他人使用,影响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隐私安全的问题。

四部门:2025年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比例要达到70%,数据向国家平台归集

6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各地要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电子健康档案首页管理规范建设,推进有关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持续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应用,包括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推动以省为单位将电子健康档案首页数据向国家平台归集。2025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向居民个人开放比例要达到70%。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发布!22个指标有变化

6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修订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增加指标监测内容。二是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三是进一步明确指标内涵。

行业动态

江西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署上线

6月4日,江西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正式部署上线。标志着该省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开启了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数智化新时代。据了解,江西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免疫规划系统等12个系统,可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数据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通报中指出,二级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支撑作用在不断强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获得持续提升。2022年参评率89.6%、平均级别2.7级,66%的医院达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的3级目标,13家达到5级,210家二级公立医院没有电子病历系统;2023 年参评率88.9%、平均级别2.9级,71.4%的医院达 3 级及以上,19.9%的医院达4级及以上,仍有135家医院未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三部门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

6月5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共包含80项产品,31项服务。其中产品类分为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老年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家庭服务机器人、适老化改造智能产品、场景化解决方案等六大细分类别。服务类包括智慧健康和智慧养老两大类服务。

3656万转诊+90%县域医共体!国家卫健委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政策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庄宁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2025年,将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由三级综合性医院牵头,建立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实行人员、技术、服务和管理协同下沉,推进市县服务能力提升。同时,推进90%以上的县域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医疗服务模式。

首个AI儿科医生落地基层医院

6月11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将AI儿科医生引入紧密型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北京北儿窦店儿童医院,真人医生+AI医生的“双医模式”将为患儿带来更精准的诊疗服务。北京儿童医院后续将在12家北京市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启动推广AI儿科医生。目前,AI儿科医生基层版主要具备主动问诊、推荐检查、推荐诊断、推荐治疗方案4项问诊功能。此外,还规划有转诊、医生培训、患者教育三个模块。

2023电子病历和智慧服务评级结果公布

6月20日,“智慧医院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大会(SHAQ)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主办。大会发布了2023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2023年度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医院名单。其中2023年度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一共有98家,包括七级1家,六级15家,五级82家。2023年度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三级及以上医院一共20家,包括五级1家,四级2家,三级17家。

告别“幻觉”,专攻慢病,Chrocare医疗大模型攻克基层医疗痛点

6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宣布,聚焦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疗与管理的专业医疗大模型——Chrocare慢病诊疗大模型正式发布。该大模型基于Deep seek及QwQ等领先模型底座进行深度优化,整合了逾万篇权威诊疗指南、前沿学术论文、严谨用药准则、海量历史病例,构建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模型微调、知识工程、检索增强(RAG)等技术,有效对抗模型“幻觉”,在检查方案分析与诊疗方案推荐上展现高度精准性。该模型还具备国际领先的并发症预测能力,不仅预判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更能实现风险的精准量化分析,为医生提供超前干预的循证依据。

中医横琴垂类大模型(Henqin-R1)发布

6月19日,横琴实验室正式发布中医横琴垂类大模型(Hengqin-R1)。该大模型由横琴实验室中医药+AI智算中心团队研发,通过整合中医经典文献、现代教材、学术成果及名医临床经验,构建了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数据集与知识库,并融合大模型精调、强化学习与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具备强推理能力。依托Hengqin-R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构建了全国首个“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中医数智诊疗门诊。能实现智能语音交互、电子病历、四诊采集、大模型决策、智能随访等业务模块无缝对接与深度集成。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历史性突破!截肢患者意念操控2-3周达到“普通人水平”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相关企业,开展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这标志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受试者是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四肢截肢的男性,仅用2周至3周的训练,受试者可以借助脑机接口系统下象棋、玩赛车游戏,达到了跟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的水平。

华南地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落户珠江医院

近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共同主办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揭牌暨项目合作启动仪式在珠江医院举行,这也标志着华南地区首个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的病房正式成立。病房下设5个病区,涵盖脑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将围绕脑机接口开展科研攻关、临床试验,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脑机接口技术从科研向临床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脑出血诊疗破局!“冀脑方舟”专病大模型发布,覆盖全病程智能诊疗

6月2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联合讯飞医疗共同研发的医疗垂直领域多模态大模型——“冀脑方舟”脑出血专病大模型正式发布。针对脑出血诊疗的系统性难题,“冀脑方舟”脑出血专病大模型以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为底座,基于多模态医学知识融合与动态循证推理两大核心技术,构建了覆盖“筛查-诊断-干预-康复”全病程的智能诊疗系统,实现从“静态识别”向“动态预测”,从“专家主导”向“系统辅助”的转变。

国家数据局发布会:127家智慧中医院落地,推动数字化+AI应用

6月24日,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数据要素 ×”行动推进情况以及2025年“数据要素 ×”大赛相关情况。会上介绍,“数据要素 ×”行动在中医药领域积极推进试点建设,目前国家已布局12个数字中医药试点,支持重庆、安徽亳州以及10个单位开展先行先试。同时,遴选127个单位开展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中医电子病历、中药药学服务、名老中医传承、中医临床科研、中医智慧医共体等智慧应用,推动中医药领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阿里达摩院发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可提前2到10个月发现胃癌

6月25日,浙江省肿瘤医院联合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全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DAMO GRAPE。据介绍,该模型首次利用平扫CT影像识别早期胃癌病灶,并联合全国20家医院,在近10万人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大幅提升胃癌检出率。该研究显示,GRAPE显著优于专业放射科医生,敏感性提高了21.8%,特异性提高了14.0%,尤其是在早期胃癌方面。

国外资讯

美国FDA正式推出生成式AI工具Elsa,用于加速审评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推出正式推出名为Elsa的生成式AI工具,旨在辅助阅读、写作和总结工作。Elsa目前应用于加速临床试验方案的审评,缩短科学评估所需的时间,并识别高优先级的检查目标。

斯坦福发布首个通用生物医学AI智能体

6月2日,斯坦福大学黄柯鑫、Serena Zhang等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联合Genentech, Arc Institute,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普林斯顿等多个顶尖研究机构发表了突破性研究论文“Biomni: A General-Purpose Biomedical AI Agent”,首次报道了通用生物医学AI智能体Biomni, 并在biomni.stanford.edu 开放免费注册和使用。这一系统能够自主完成横跨遗传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生物医学分支领域的复杂研究任务,标志着AI驱动科学发现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