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青洽盛会启幕 湟中非遗魅力“出圈”
6月25日,在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多彩非遗现场技艺展示板块中,来自湟中的银铜器、湟中堆绣、河湟皮影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
湟中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作为古代“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多元民族与多样文化在此交流交融,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此次参展的三项非遗项目各具特色,是湟中文化瑰宝的生动体现。
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历史悠久,是当地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此次青洽会多彩非遗现场技艺展区湟中非遗项目共展出银铜器30件,其中10件为精品代表作,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酒具、茶具、首饰、餐具以及工艺品等类别。
展开全文
参观者梁战说:“今天在青洽会现场旅游板块展区看到青海湟中银铜器的一些非遗展品,听现场非遗代表说这些物品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有银饰品,还有小银碗都挺好的,尤其是耳环非常精致,做工很精细很喜欢,所以买了两对耳环回去送给家里人。”
湟中堆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600余年的历史。它以丝绸锦缎、棉花羊毛、缤纷颜料为材料,经过剪裁、填充、堆贴、上色等10余道繁复工序,幻化出姹紫嫣红的花卉、形态各异的人物、山明水秀的景观。堆绣运用拼贴艺术,把织物特有的肌理感和立体感充分融合,呈现浅浮雕式的艺术效果,因此也被称为“指尖上的浮雕”。
多彩非遗现场技艺展示板块中长达7米的湟中堆绣“唐蕃古道”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欣赏。这幅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及团队耗时两年完成的作品,在2018年9月入围“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此次在青洽会的亮相,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湟中堆绣和青海的历史文化。
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柳晴雯说:“我们这次在多彩非遗的板块给大家带来了湟中堆绣的作品,有以往的大作品,也有小的非遗文创产品,还有堆绣的胸针、冰箱贴、耳饰之类的小作品跟大家见面,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湟中堆绣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能够更多地被推广和宣传。”
河湟皮影作为湟中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其制作工艺极为繁复,从选皮、制皮,到描样、雕镂,再到染色、上油、钉缀,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皮影艺人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在牛皮或羊皮上精雕细琢,将各种人物、动物、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薄薄的皮面上。
此次展示的30件皮影作品题材丰富,涵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每一件皮影都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动物形象活灵活现。
评论